從一份土地買賣契約
管窺徐氏東海堂之播遷
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教授 徐勝一
一、研究緣由
在蒐集各地徐氏東海堂族譜過成中,筆者獲得一份乾隆四十年(1775)新竹萃豐莊的土地買賣契約),這份地契有 10 多位簽署人,其中包括雙方當事人、見證人及代筆人,他們都是渡台移民的第一代及第二代,可見當時來台人數相當多。
這份地契揭露一件事實,即在翠豐莊與鄰近鄉鎮的徐氏族群,大都是來自陸豐南丫,而且具有極密切的親族關係。
契約中的買方即是筆者先祖,因此之故,在好奇心驅使下,追尋清初徐氏族人從陸豐遷徙至台灣的一段歷史,成為筆者的心願,尤其對【十三天】徐氏族群在明清兩朝的遷徒歷史及分佈情況,特別感到興趣。藉此發表論文機會,謹以拋磚引玉之心情,祈盼各方賢達提供相關資訊並賜教,幫助筆者完成多年的心願。
二、閩粵徐氏分佈概況
粵東地區徐氏大都為石城開基祖徐鶴齡
後裔,其有祠堂之聚落者,派下譜牒編修保存都很完整,大陸與台灣兩地皆如此。
譬如新竹新庄子(古名萃豐庄)東海堂,年節祭祀禮儀大體仍沿用陸豐南丫村原鄉老規矩,來自原鄉同一祠堂的徐氏子孫,雖然播遷各地,至今仍往來密切,族譜發揮了極大功效,它也是研究閩粵東海堂播遷的最好參考資料。
根據《廣東陸豐東海堂族譜》所載,該縣三溪鄉四個東海堂聚落(即硬土、南丫村、四旗田、楓樹角)前兩者為天錫公派下,後兩者為天惠公派下乃是江西開基祖徐鶴齡之後裔。
徐鶴齡於南宋末年因地方擾亂,從廣州越城縣移居江西石城縣,之後,裔孫往閩西各地播遷,有移居上杭者、也有移居汀州連城者,再後,有遷徙至廣東鎮平、長樂、五華居住者,為石城六世祖天慶公後裔,操梅州客語、有遷徙至廣東陸豐縣居住者,為石城六世祖天惠公及天錫公後裔,操陸豐客語。
所謂【十三天】者,乃是徐鶴齡之六世裔孫共13人,其排行序依次為天惠、天付、
天葩、天與、天鱗、天受、天驥、天祥、天佑、天慶、天錫、天明、天賞。
三、閩粵徐氏之播遷
據周雪香的研究,連城徐氏族群於南宋末年從江西石城遷',團,賴源,又於明代中葉,由於惡劣的生存環境及社會動盪不安,乃大規模向外播遷。
此後石城三世祖一郎公移居上杭、石城七世 49 祖文盛公到陸豐吉康都上沙村開基、八世祖勝堡公從上沙遷至南丫開基,因此,來台祖族譜所載,有以文盛公為一世祖者,也有以勝堡公為一世祖者。
徐鶴齡派下【十三天】中,來台可稽者僅止於天惠、天慶、天錫之後裔。
天慶派下從廣東鎮平(蕉嶺)及長樂渡台後分居於台中、苗栗、新竹、桃園各地,再後遷徙至彰化、南投、台東、花蓮,此派徐氏仍操梅州腔客語。
天惠、天錫派下從陸豐三溪鄉渡台者,清初均以新竹紅毛港(今名新豐鄉紅毛村)為登陸地,其後徙至附近諸鄉鎮地區,因此桃竹苗三縣操陸豐腔客語之徐氏宗親,大抵為天錫公之後,另有一支來自陸豐
大安屯,不屬【十三天】者,卻是石城遠祖徐鶴齡堂兄弟徐椿齡之派下,大安屯在陸豐縣城之北 10 公里,而南丫村在大安屯東北約 15 公里,椿齡公派下有兩人渡台,其後裔均定居桃園縣新屋鄉。
清初漳州南靖渡台者,人數在 11 人以上,大部分聚居桃園縣各鄉鎮,在台操閩南語.。因其族譜未溯及元明朝代之遠祖,不知其是否同屬石城鶴齡或椿齡派下,有待
進一步探究。
四、清初之渡台者來台
最早者應數陸豐南丫徐啟旺。啟旺公乃勝堡公派下十一世孫(生於 1677 年,卒於 1760 年),攜二子三人登陸紅毛港後,於 1726 年 5 月 26 日遷桃園新屋康郎村桂竹園開基,其墓建在紅毛港池府王爺廟正門前西側。另一南丫來台者為徐啟旺之堂弟徐啟香,其渡台時間待考,然而他在乾隆十八年(1753)買下泉州人萃豐庄的一
半產業),乾隆二十五年前後,又有一批南丫年輕人,如瑞鵬、立鵬幢兩
兄弟夥同坤鵬幅、翔鵬、道鵬三兄弟共五人,結伴渡海在紅毛港登岸,投靠在台已有事業基礎的六叔徐啟香.這些來自南丫的移民者,前仆後繼,迄今可查者至少 13 人,筆者訪查原鄉及台灣天錫公派下,得知其十
四世至十五世裔孫渡台及遠出異鄉者非常多,遷徒時段集中於 176 一177 之間,據原鄉耆老云“年輕人一夜之間就不見了,居住廣東鎮平縣(今蕉嶺)及長樂縣(今五華)之天慶公後裔,在徐氏渡台者中人數最多,至少有 51 人”)。
天慶公派下渡台者,從十三世至十八世裔孫都有,遷徙時段較為分散,也有嘉慶年之後渡台的早期客族徐氏渡台者,以兄弟檔
或父子檔居多,但在原鄉幾乎都有男人留守家業。
譬如南丫村的長兄瑞鵬帶著麼弟渡台,家中留有二哥壽鵬及三哥富鵬隨侍雙親,同夥來台的三位堂兄弟坤鵬、翔鵬、道鵬,則有大哥秀鵬居家幫助父母幢).早在雍正
以前來台之啟旺公,以 5 0多歲高齡攜次子云義及三子云瑞渡台,在桃園新屋開基立業後,長子云富與麼子云柱始偕母來台同享天倫幅。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對於清初廣東徐氏渡台活動,可以得到數點結論:
(一)居住台灣北部之客家人,在雍正初年即已有零星渡台,至乾隆中葉(1760—1770)渡台活動臻至最高熱潮。
(二)陸豐徐氏渡台者,以靠近新竹紅毛港的舊港(鳳山溪出海口)為登陸地點。
據推測鎮平氏渡台,以台中鹿港(鹿港溪出海口)為登陸地點。
(三)遷徙活動帶有濃厚地域性,如來自鎮平者(操梅州腔)多半居住在台中縣附近,來自陸豐者(操陸豐腔)則多半聚集在新竹縣附近。
(四)渡台活動是有計劃性的:渡台者以年輕人居多,而祖居地必留有壯丁照顧家園。
參考文獻
(1)高志斌,《淡新檔案目錄稿》(一),台北市台灣分館.
(2)徐勝一,徐元強合編,2001,《新莊子東海堂族譜》(新竹新豐立鵬譜),台
北市台灣分館.
(3)周雪香,2003,《閩西連城客家源流探析》,廈門大學
歷史系.
(4)徐悅堂主編,1984,《徐氏大宗譜》,徐氏大宗譜編撰委員會,
台北百文書局.
(5)徐金龍主編,1984,《徐氏族譜》(桃園新屋啟旺譜),台北學藝出版社.
(6)施添福,1989,《清代竹塹地區的墾區莊:萃豐莊的設立和演變》,台灣風物第三十九卷第四期.
(7)徐芹庭主編,1989,《徐氏族譜》(苗栗三義瑞鵬譜),瑞鵬公派下族譜編輯委員會.(8)徐東平提供,2000,《徐氏族譜》(新竹新埔坤鵬譜),(手抄本).(9)徐金聲主編,1984,《徐氏族譜》(新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