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0日 星期六

徐立忠口述歷史

來台祖子千公、暨歷代祖先 與台灣之關係 事略
20世 立忠宗親 口述歷史
19世 錦源宗親 史時記錄
前言
《世界徐氏宗親會第32期會刊》刊出【我十世祖 子千公渡海來臺的緣由、暨歷代祖先與台灣之關係事略】,這是一篇我祖先悲壯的歷史,也是我祖先精忠報國、可歌可泣、愛鄉愛民的英勇事蹟,縱使過去百年祖先的文獻遺落,仍盼望者未來能在歷史文件中記上一筆,也期盼我們後代子孫,深入暸解並緬懷祖先過去的種種----。祖先們承先啟後我客家精神,所謂祖有德、宗有功,祖上庇佑我後世子孫萬萬年,怎可遺忘祖先披荊載月,咬薑啜醋,來台墾荒及保鄉衛國,犧牲奉獻的歷史。

口述歷史內容:
洪門」之所以取名為「洪門」 是因明太祖的年號是「洪武」, 所以取「洪」為名。 「指天為父,指地為母」所以又名「天地會」。
天地會者,由於滿人入關後, 歧視漢人,各地憂國憂民、 不願為清奴之士, 乃共同創立「天地會」, 以反清復明為宗旨, 並公推陳近南為總舵主綜理會務, 其入會誓詞為:「…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會眾皆以此自勵, 人人願為大丈夫。
天地會奉岳武穆為主神, 會眾以武穆全書為教戰手冊, 以三界爐為標記。 三界爐三耳代表天地人,耳線長度為2尺2寸, 合於文公尺之「義」字, 其上三線合一, 代表天地人合一,懸於丁桁(ㄏㄥˊ屋樑上的橫木), 代表子子孫孫不忘先人苦心。
三界爐本為三耳, 但在林爽文事件後 及日治時期 多改為四耳, 並易名天公爐, 只因天地會在清朝時被視為亂民, 在日據時期則被視為黑幫。
我10世祖子千公, 於明鄭初亡, 反清志士 流散各地時, 於清乾隆年間奉派渡台發展會務, 於是率三子(啟旺、啟享、啟祥) 及會做眾百餘人分乘十餘艘草蓆船偷渡台灣, 本欲在台南登陸, 因遇颱風漂至紅毛港(今新豐鄉新庄子), 倖存者只剩3成。 及至我13世祖熙耀公時, 會眾已發展至3000餘人,合外圍號稱萬人。1787年(乾隆52年)元月 林爽文等人在茄荖山(南投縣草屯)豎旗起事, 進攻大墩營盤(今臺中市南屯),旋陷彰化、諸羅兩城, 台灣知府以下文武官員多人被殺, 林爽文被推為順天大盟主,北路會黨既發動起事, 總舵主乃命熙耀公配合林爽文起義抗清。 奈何林氏部眾,北上途中,沿途掠殺客家村莊,亂事歷時數月, 我熙耀公為客家人的生存, 不得不起而與之對抗, 並大敗林爽文部於今造橋鄉三百六坑, 林氏隻身逃走, 後為清軍楊統領所擒。
及至亂平, 熙耀公協助清兵奮勇殺敵有功, 雖受封六品頂戴(軍功五品),然終身未曾出仕也。 其死難同志則今義民爺也。
及至 16世祖琳盛公(生於清道光20年,1840年間)時,於中港堡境內,閩客械鬥時生, 盜匪橫行, 中港堡葉總理無力治理,乃堅辭總理職, 於是張維垣進士率眾鄉紳, 力勸琳盛公為客家人之人權接受總理職( 清同治9年,西元1870年,明治3年)。 張氏並曰:「余之考進士並不是想當官, 只是為中港溪客家人爭一口氣而已。」
後至1895年(乙未年)日軍登台, 張維元垣先生及眾鄉紳皆曰:「既不為清奴,豈能為倭奴。」 於是乃號召同志共同抗日, 並設伏於尖筆山。 當時尖筆山橫亙竹南鎮公義 、崎頂及大埔三里, 高度為102公尺, 是苗栗縣與新竹市界山之一, 也是竹南唯一的山峰, 地理條件優渥, 是重要的戰略要地, 亦為新竹南下必經之地,其北麓,林投密佈, 只有一小徑可容單騎通行。
時日本北白川親王佔台北, 下新竹,意氣風發, 單騎先行 ,義軍乃發砲擊之,砲聲響處,北白川應聲落馬重傷,行至貓貍山傷重身亡, 故日人改貓貍山為將軍山。 義軍與日軍在尖筆山相持月餘, 日軍於是從北埔大隘調兵馳援, 又從海上艦艇發砲攻擊,形成三面包圍,琳盛公乃命黃南球(丑仔屘ㄇㄢˇ)上山觀陣, 黃先生觀看後連連搖頭, 並連說三聲「難」,故我后庄耆老有「丑仔屘看陣圖---三難」之歇後語。 所謂「三難」即人不如人 、器不如人、援不如人。
於是琳盛公乃命徐驤(徐昂)等部隊後撤,琳盛公所帶部隊則撤至牛湖棟山躲藏,其不願撤者則被日軍屠殺殆盡,日軍之殺被俘義軍也, 令兩人背對背,將辮子綁在一起,令跪地,成兩排, 後由日軍一人一邊,比誰刀快。
其死難後兩年, 骨骸由18世祖早榮公僱工趁夜偷運回,並入祠於后庄萬善祠
徐驤、吳湯興一部隊於撤出尖筆山後, 乃南下欲與黑旗軍會合, 奈何行至葫蘆墩(今豐原市), 被日軍伏擊以至全軍幾乎覆沒,隨後徐驤、吳湯興剩餘義勇軍輾轉來到八卦山。
但琳盛公驚聞義勇軍們噩耗,吐血盈盆,於翌年亡故(時值1896年)。 其子石仁公亦因悲傷過度於同年過世, 進士張維垣先生追諡琳盛公將軍為軍功五品。
1897年冬(光緒年間),張維垣先生於深夜來我祖上書寫祖先牌位,人責之曰:「倡議抗日, 害死多少壯丁, 留下多少寡婦孤兒, 害多少人家破人亡, 罪莫大於此焉」,張維垣先生乃無奈地回答:「 盡我之能,為我當為, 至於功過留待後人評論。」
嗚呼!祖有德,宗有功, 祖上庇佑我後世子孫萬年,怎可遺忘祖先披荊載月,咬薑啜醋,來台墾荒及保鄉衛國,犧牲奉獻的歷史。
勝堡公派下 13世祖熙耀公 後代子孫等 謹識於2016丙申年

立忠宗親口述歷史穩合大百科全書載洪門天地會
大百科全書載台灣天地會事略與林爽文事件
參閱徐氏大族譜與頭份鎮誌記載內容相符
維基百科全書記載清代台灣進士表及張維垣:維基百科.乙未戰爭
八卦山抗日史蹟館佐證20世立忠宗親ロ傳歷史
牛湖凸舊名牛湖棟山位於廣興鹿廚坑山麓北邊,永和山麓南邊交界處最高山頂:行政區為下興里(下東興)北坑溝山下(桃仔坪下)12 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